改革开放30多年,虽然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我们得到了一个原本我们并不想要的社会,这个社会贪污腐败广泛而且巨大,贫富差距巨大,资源环境破坏巨大,人民生活基本保障差距巨大,道德沦丧巨大,人民的不满不平巨大,党和政府遭遇到空前巨大的信任危机,发展的红利被一个以腐败和掠夺为特征的新阶级所攫取。
我们国家在很多领域都是走在世界前面,或者说接近世界前沿。也就是说新经济,或者说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它没有拉平整个中国,而是让中国经济发展更加集中。
他们到了城里之后,才变成充分就业。发展技术的同时,如何保护人类社会? 最后我们来看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恐怕就打成了平手,计算机没有替代很多的劳动力,而是辅助了劳动力,特别是比较高级的劳动力。然后到了2015、2018年,它分布得更广泛一点,但是集中的地区仍然是东部。比如我们在搞的征信系统,实际上全球社会对我们这个征信系统是有疑问的,当然他们这个疑问是夸大的,但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要有一个警觉?这个征信系统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那么,怎么去破题呢? 大家都知道腾讯是游戏起家,现在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巨型公司,马化腾也在带领腾讯的核心团队思索这个问题——在一个新时代里,怎么做?他最后提出来一个口号叫科技向善,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什么叫科技向善,现在仍很难去解释。
人类如果不想死亡,文明不想消亡的话,就只能依赖技术,甚至要逃离太阳系,只能把自己变成机器人。从棱镜门所揭露的这些东西来看,美国政府已在无死角地监控着美国,甚至全球社会。最重要的是,2017年中国用于扶贫的资金,也不过3000亿左右。
如果能够切实在上述4个方面真正深化改革,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实做强自身,一定能够逐步走出困境。很多人都说,中国缺少伟大的企业家,没有充足的本土消费能力,企业如何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 强大的大众消费能力,庞大的大众消费阶层,双剑合一,才能造就强盛的实体经济。外交利益变化,可以逐步调整。中国还没有实现免费医疗,天价医疗费用,也是国民沉重负担。
毫无保障了,高压重重的的生存状态,是多数国民不敢消费的关键因素。三公经费,楼堂馆所支出,大量的会议费,各种形式主义公务活动的支出,各种用于特权的支出,党政机关大量冗员的人吃马喂支出,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巨量的国内外低效、无效乃至负效投资等等,这些不必要的公共支出压缩了,用于基本民生的支出得到扩大,居民的收入得到增加,消费自然就会大幅度提升。
跟中国国内市场比,美国无足轻重,何谈非洲。住房,教育,医疗,成为中国人新的三座大山。又可以把有限的国有资本投入那些最应该发挥基础性和主导作用的领域。第四,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
用于高等教育,可以翻倍。文章认为,当前实体经济萎缩,国民财富虚空,消费萎靡不振,才是最大危机。用于学前教育,可以翻3倍。得罪美国人,确实很严重,但是,若国内消费不振,民生艰难,后果将更严重,直接关切社会是否稳定,天下是否动荡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自觉运用中性原则,充分地学习国外经济管理经验。《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因此,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国资委职能从管人管事转到管理国有资本上,都是落实两个中性原则的体现,并无关阶级性。党的十八大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在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起草过程中,我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并最终为中央所接受。这些经济管理经验都属于中性事物,不带有阶级属性,又都是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因此,建议把所有制中性也应作为重要原则,形成系统性的两个中性原则。将事物的最终性质和当前状态混为一谈,将市场经济这一无阶级属性的事物跟资本主义绑定。
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对此系统性的两个中性原则,我认为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哲学思考。竞争中性+所有制中性双重原则。
改革因此首先在计划与市场竞争论中取得了突破。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
与此同时,各部门、各地方、各司法机构都应当在党的领导下高度重视两个中性原则,各部门、各地方、各司法机构必须协调一致,补齐政策和法律短板,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公平、稳定的环境。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因此,一分为二是表述认识事物的最终性质,一分为三则是认识事物现存状态的思维方法,两者不能混同。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着重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和扩大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诱因之一。提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职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另一方面,则要加快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增强核心竞争力,减少被攻击的破绽。
这就完全是中性原则具体而生动的阐释和运用。为此,就必须通过落实两个中性原则,破除行政垄断,把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之所以提出两个中性原则,是因为竞争中性原则很重要,但如果没有所有制中性原则,竞争中性原则很难落到实处。事物的现存状态往往可以一分为三,所以有正、有反,也有中。这次学习讨论的结果,为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的新体制框架奠定了重要基础,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确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
各种所有制都是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都是属于的中性事物的范畴,从这个角度出发,资本市场和在资本市场上的进退,都属于中性的范畴。
这个硬骨头主要讲的就是改革要面临的既得利益的阻力。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我的老朋友艾丰同志曾经详细地阐述了中性论,他认为,在所有领域中,中是一个广泛的存在。这其中的一生二的哲学意义是事物即矛盾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组成的,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演化,呈现出来就不是二,而是三,所以三生万物。